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形态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致鼻腔功能障碍的鼻部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压迫,主要症状有持续性鼻塞、鼻出血、头痛,诊断靠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治疗分保守观察与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评估手术、孕妇优先保守治疗且手术要评估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者手术前需控制好基础病。
一、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进而引起鼻腔功能障碍的一种鼻部疾病。
二、病因分析
1.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鼻中隔发育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此情况多在出生时已存在,但可能成年后才显现症状。
2.外伤:儿童期鼻部外伤是引发鼻中隔偏曲的常见原因,成人因鼻外伤也可致使鼻中隔骨折、脱位从而形成偏曲。
3.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压迫:鼻腔内的肿瘤(如鼻息肉、鼻腔恶性肿瘤等)或异物长期压迫鼻中隔,会逐渐引起鼻中隔偏曲。
三、主要症状表现
1.鼻塞:多为持续性鼻塞,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严重时会影响正常呼吸,尤其在睡眠时可能导致打鼾等情况。这是因为偏曲的鼻中隔占据了鼻腔空间,阻碍了气流通过。
2.鼻出血:偏曲部位的鼻中隔黏膜相对较薄,且受吸入气流及尘埃等刺激,容易发生黏膜糜烂、破溃,进而引发鼻出血。
3.头痛:偏曲部位若刺激鼻甲,可引起反射性头痛,疼痛多位于同侧头部,在长时间低头、头部用力等情况下可能加重。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直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明确偏曲的部位、程度及类型,是诊断鼻中隔偏曲的常用初步方法。
2.鼻窦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鼻中隔与周围鼻窦结构的关系,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具体情况,如偏曲的方向、程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五、治疗方式
1.保守观察:对于无明显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关注鼻中隔偏曲有无进展及症状有无出现变化。
2.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干预,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手术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正常通气及生理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鼻腔尚处于发育阶段,若出现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需谨慎评估病情。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密切观察鼻腔发育情况,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术后鼻腔仍可能继续发育,需充分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
2.孕妇:孕妇出现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时,应优先选择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通过鼻腔冲洗等缓解症状。若需手术,需充分评估手术对胎儿的影响,谨慎决策,尽量避免在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手术,以降低可能的风险。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考虑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前,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手术可能会对血压、血糖等产生一定影响,控制好基础病情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