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带状疱疹治疗
眼睑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前有前驱症状,眼部受累有相应表现,神经痛为特征之一,依据典型症状可诊断,需与单纯疱疹鉴别,治疗包括抗病毒、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局部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预防。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眼睑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此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至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发病前常有轻度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先有灼热感,随后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2.眼部表现:累及眼部时,结膜、角膜可被波及,出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角膜受累时可形成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影响视力。
3.神经痛: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明显神经痛,一般不难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水疱较小、易破、常复发。
四、治疗
1.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等。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早期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以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3.神经营养药物: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恢复。
4.局部治疗:眼部受累时,可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抗病毒眼药水,若有角膜溃疡,可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皮肤水疱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表现为水痘,发生眼睑带状疱疹时,需注意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病毒方案,密切观察眼部及全身症状,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眼睑带状疱疹易出现严重神经痛,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如眼部感染等。
3.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充分评估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六、预防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激活的风险。
2.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可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