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形态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局部突起并致鼻腔功能障碍或症状的疾病,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鼻部外伤、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症状有鼻塞、鼻出血、头痛,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治疗分无症状者定期观察和有症状者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发育、孕妇优先保守、老年人综合评估全身状况选治疗方案。
一、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的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鼻中隔多呈直线或略呈曲线,当出现结构异常偏离中线并引发相关症状时即属于鼻中隔偏曲。
二、病因
(一)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鼻中隔发育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此情况多在出生时已存在,但可能随生长发育逐渐显现。
(二)鼻部外伤
婴儿出生时产道挤压、儿童时期鼻部外伤(如鼻骨骨折等),可能影响鼻中隔正常结构,导致偏曲;成人鼻部受外力撞击等也可引发鼻中隔偏曲。
(三)鼻腔鼻窦肿瘤或异物
鼻腔内的肿瘤(如鼻窦囊肿等)或长期存在的异物,可长期压迫鼻中隔,致使其形态发生改变。
三、症状
(一)鼻塞
多为持续性鼻塞,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若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可加重鼻塞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呼吸。
(二)鼻出血
偏曲部位的鼻黏膜相对较薄,受气流刺激后易发生破损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但可因鼻腔干燥等因素诱发。
(三)头痛
偏曲部位若压迫同侧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疼痛部位多在头面部相应区域,且在低头、用力等情况下可能加重。
四、诊断方法
(一)前鼻镜检查
通过前鼻镜观察鼻中隔形态,可初步发现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如C型、S型等)及程度。
(二)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能更清晰、细致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明确鼻中隔偏曲的具体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鼻窦CT
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中隔与鼻腔、鼻窦的三维结构关系,有助于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治疗方式
(一)无症状者
若鼻中隔偏曲但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鼻腔情况即可。
(二)有症状者
对于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明显症状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多考虑手术治疗,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通过手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以改善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鼻部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出现鼻中隔偏曲,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谨慎评估手术时机,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措施,待鼻部发育相对成熟后再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手术。
(二)孕妇
孕妇发生鼻中隔偏曲时,需考虑孕期生理变化对鼻部症状的影响,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通过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等方式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需充分权衡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若合并鼻中隔偏曲,常可能同时存在其他鼻部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