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由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等多种因素致牙体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成因包括细菌产酸、饮食高糖黏性助菌产酸滞留、宿主牙态矿化唾液影响抗龋、时间积累致龋发展,治疗分保守用再矿化药物等和修复的充填、嵌体、冠修复,儿童需家长助养成口腔习惯控高糖定期查治,孕妇保清洁控高糖孕前查治,老年人选合适工具清洁定期查治关注咀嚼营养影响。
一、龋齿的定义
龋齿是由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牙体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疾病,表现为牙齿硬组织出现色泽改变(如白垩色、棕色等)、形态缺损(形成龋洞)及质地变软等特征。
二、龋齿的成因
1.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在口腔内定植,利用食物中的糖类(如蔗糖等)发酵产酸,酸长期作用于牙齿硬组织,使牙齿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从而引发龋齿。
2.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会为致龋菌提供丰富底物,促进其产酸致龋;此外,食物中的黏性物质易黏附于牙齿表面,延长细菌与牙齿接触时间,增加龋齿发生风险。
3.宿主因素:牙齿的解剖形态(如窝沟深的牙齿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渣)、矿化程度(矿化差的牙齿更易被酸蚀)及唾液的量和成分(唾液分泌量少或成分异常时,对牙齿的清洁、缓冲和再矿化作用减弱)均影响龋齿发生,例如唾液中含钙、磷、氟等物质不足时,牙齿抗龋能力降低。
4.时间因素: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细菌对牙齿硬组织的酸蚀需要一定时间积累,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细菌持续作用,龋齿会逐渐从初期的白垩色斑块发展为明显龋洞。
三、龋齿的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釉质龋等未形成明显龋洞的情况。可通过再矿化治疗,利用含氟化物、钙、磷等的制剂,促进牙齿硬组织再矿化,恢复牙齿结构和功能;也可采用药物治疗,使用氟化物等药物抑制细菌产酸或促进脱矿牙齿再矿化,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
2.修复治疗
充填治疗:是最常见的龋齿治疗方式,将龋洞内的腐质去除干净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如树脂材料等)填补龋洞,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
嵌体修复:对于龋损较大、充填材料不易固位的情况,可制作嵌体修复,嵌体由树脂或陶瓷等材料制成,能较好地恢复牙齿的解剖形态和咀嚼功能。
冠修复:当龋齿导致牙齿剩余硬组织过少,充填或嵌体修复难以维持牙齿稳固时,可采用冠修复,如全冠等,保护剩余牙体组织并恢复牙齿外观和功能。
四、不同人群龋齿防治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自洁能力较弱,易受饮食中高糖食物影响,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控制儿童食用高糖零食和饮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龋齿。
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龋齿风险,孕妇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食物,孕前建议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处理潜在口腔问题,以保障孕期口腔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牙齿磨损、牙龈退缩等情况,口腔清洁难度增加,应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软毛牙刷等),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已有的龋齿及时治疗,同时关注因龋齿导致的咀嚼功能下降对营养摄入的影响,必要时通过修复治疗改善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