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症状多样,包括皮肤外观改变(如红斑、丘疹、风团)、瘙痒、皮肤干燥、肿胀,还可能有呼吸道(打喷嚏、流鼻涕等)和消化道(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
皮肤外观改变:
红斑:皮肤会出现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其大小、形状各异,可由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等引起,不同原因导致的过敏引起的红斑颜色深浅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局部皮肤可能迅速出现淡红色红斑。
丘疹:表现为皮肤表面隆起的小疙瘩,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质地可硬可软,可能是由于皮肤炎症反应导致细胞聚集等原因形成,如过敏性湿疹患者皮肤上常可见到粟粒大小的丘疹。
风团:通常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团块,大小不一,颜色可呈淡红色或白色,发病急,消退也较快,常伴有剧烈瘙痒,多是由肥大细胞等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像急性荨麻疹患者身上常出现大片风团。
瘙痒:这是皮肤过敏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瘙痒程度轻重不一,轻度瘙痒可能只是偶尔有搔抓欲望,重度瘙痒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搔抓皮肤,而搔抓又可能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和过敏反应,不同个体对瘙痒的耐受程度不同,比如儿童皮肤过敏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体现瘙痒不适。
皮肤干燥:部分皮肤过敏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尤其是在过敏反复发作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水分流失增加,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等,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常伴有皮肤干燥的表现,这会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进一步下降,加重过敏状态。
肿胀:可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面部过敏时可能出现眼睑、口唇等部位的肿胀,是由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肿胀明显时可能会影响外观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眼部肿胀可能会影响视力观察等。
其他伴随症状:
呼吸道症状:如果是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可能会伴有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例如过敏性鼻炎合并皮肤过敏时,就会同时出现鼻部和皮肤的过敏表现,这是因为过敏原同时刺激了呼吸道和皮肤的相关免疫细胞。
消化道症状:少数情况下,皮肤过敏可能伴随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是由于过敏原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到消化道黏膜,导致消化道出现过敏反应,比如食物过敏引起皮肤过敏的同时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皮肤过敏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皮肤过敏时,由于皮肤较薄嫩,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瘙痒感可能更易导致搔抓过度;女性在经期前后或使用某些特殊化妆品时可能更易发生皮肤过敏;长期熬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过敏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且症状可能更顽固;有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同或相似过敏原时,过敏症状可能会更快出现且更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皮肤过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其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应尽量安抚其情绪并采取合适的外用药物缓解症状;老年人皮肤过敏时由于皮肤老化等因素,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