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可通过症状表现自查,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及全身症状等;需评估心理及情绪因素,观察情绪状态和考量性格特点;还需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及结合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且心脏神经官能症自测只是初步判断,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自查更要仔细,有异常需尽快就医排查。
一、症状表现自查
1.心悸表现:患者可自觉心跳明显加快,有心慌感,有时会感觉心脏有短暂的停跳感或跳动不规则,这种心悸症状在安静状态下更易察觉,与体力活动等的相关性不典型,比如有些患者在休息时也频繁出现心悸,而活动后心悸可能无明显加重或减轻。
2.呼吸困难情况:会感觉空气不够用,呼吸不畅,有的表现为呼吸浅快,自觉需要深呼吸才能缓解,部分患者会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的环境中感到呼吸困难加重,且这种呼吸困难多不伴有明显的肺部体征,与真正的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有区别。
3.心前区疼痛特点:心前区会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隐痛或胀痛等,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一般与活动无关,在劳累、情绪激动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疼痛,但不像冠心病心绞痛那样有典型的与活动相关的规律。
4.全身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头晕、失眠、多梦、焦虑、多汗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加重或减轻,比如患者情绪焦虑时,全身不适症状可能会明显增多。
二、心理及情绪因素评估
1.情绪状态观察:要关注自身是否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比如近期是否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导致长期处于情绪低落或过度担忧的状态,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往往与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很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因素。
2.性格特点考量:留意自己是否具有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性格特点,这类性格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上心脏神经官能症,比如性格较为内向、遇事爱钻牛角尖的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更易出现心脏神经官能症相关的症状表现。
三、排除器质性疾病
1.相关检查提示:需要通过一些客观检查来排除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如心电图检查,多数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部分可能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但这些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心脏超声检查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若心脏超声无异常,基本可排除一些结构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检查能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可发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若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严重心律失常等器质性病变表现,也有助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初步判断。
2.其他系统检查:有时还需要结合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会出现类似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通过这些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类似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自测只是初步的判断方法,一旦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基础疾病较多,在自查时更要仔细,若有异常表现需尽快就医排查;对于儿童,一般较少患心脏神经官能症,但如果有相关不典型表现,也需要谨慎评估,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后再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