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咳嗽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措施、医学干预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要保持呼吸道湿润(多饮温水、用加湿器)、避免刺激因素(不吸烟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医学干预有药物治疗(局部用含漱液、针对病因用药)和就医检查处理;特殊人群中儿童要留意呼吸、谨慎用药,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对用药影响及防误吸,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保守治疗。
一、一般处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湿润:
多饮用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咽喉部刺激,缓解咳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儿童应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呛咳;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例如,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从而减轻咳嗽症状。
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干燥的空气会加重咽喉部不适,导致咳嗽加重,合适的空气湿度能让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刺激。
2.避免刺激因素:
应避免吸烟、饮酒以及接触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严重刺激,加重急性咽喉炎咳嗽的症状。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周围人吸烟,都需要严格避免。
减少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咽喉部,导致咳嗽频繁发作。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咳嗽加剧。
二、医学干预方法
1.药物治疗(遵循用药原则):
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能清洁口腔、杀菌,减轻咽喉部炎症,从而缓解咳嗽。含漱时要仰头,让含漱液充分接触咽喉部位,每次含漱时间不少于30秒。
针对病因用药: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一般具有自限性,可不用抗病毒药物特殊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导致,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不过敏者)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患者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
2.就医检查与处理:
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高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咽喉部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急性咽喉炎咳嗽时,家长要更加留意其呼吸情况,因为儿童咽喉较窄,炎症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药物剂型,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同时,要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呕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急性咽喉炎咳嗽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使用的影响。例如,某些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可能会对血糖、血压产生影响,所以老年人用药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同时,老年人吞咽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用温水或使用含漱液时要防止误吸。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急性咽喉炎咳嗽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应及时就医,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一般会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饮食、增加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