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初期表现为寒冷针刺样痛、皮肤苍白冰冷僵硬,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进展期皮肤红肿起水疱伴疼痛,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全身轻度冻伤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重度冻伤可出现体温降低、心跳呼吸减慢、意识模糊昏迷等,婴幼儿和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者、有基础病史者更易有严重全身症状。
一、局部症状
1.初期表现:受冻部位最初会有寒冷、针刺样疼痛,皮肤苍白、冰冷,触摸时感觉僵硬。这是因为低温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组织代谢受抑制。例如,在寒冷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手部首先出现苍白,温度明显低于正常皮肤。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出现局部初期症状,且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儿童皮肤薄,散热快,对低温更敏感。
生活方式:长时间处于户外寒冷环境、穿着过少等生活方式会增加冻伤初期局部症状出现的风险。
病史:有外周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雷诺综合征患者,冻伤初期局部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其血管本身存在功能异常。
2.进展期表现:随着受冻时间延长,受冻部位皮肤转为红肿,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为澄清液体,伴有疼痛。这是由于低温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水疱,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疼痛。比如面部冻伤时,可能出现面部红肿并伴有水疱,触碰疼痛明显。
年龄因素:婴幼儿皮肤娇嫩,冻伤进展期水疱可能更容易破裂,引发感染,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生活方式:冻伤后如果未及时采取正确保暖复温措施,会加速病情进展,加重局部红肿水疱等表现。
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冻伤进展期可能愈合缓慢,且更易继发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
二、全身症状
1.轻度冻伤全身表现:轻度冻伤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轻度的寒战、面色苍白等。这是因为轻度冻伤时机体应激反应较轻,主要局限在局部组织。例如轻度手部冻伤,可能仅出现短暂的寒战,很快缓解。
年龄因素:儿童轻度冻伤时,寒战等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表达相对有限,但症状表现可能更易受体温调节影响。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体质较好的人,轻度冻伤时全身症状可能较不明显,而体质较弱者可能全身症状稍重。
病史:无基础疾病的人轻度冻伤全身症状轻,而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轻度冻伤时可能因体质原因出现相对较明显的全身不适。
2.重度冻伤全身表现:重度冻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降低、心跳呼吸减慢、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这是因为重度冻伤导致机体大量能量消耗,全身代谢紊乱,重要脏器功能受影响。例如严重的肢体冻伤,可能伴随体温下降至35℃以下,心率减慢等全身表现。
年龄因素:婴幼儿和老年人是重度冻伤全身症状的高危人群,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更差,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对重度冻伤的耐受和代偿能力弱,出现全身严重症状的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重度冻伤的全身不良后果,因为这些因素会削弱机体的整体功能。
病史: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重度冻伤时全身症状更严重,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对重度冻伤的应对和调节,例如冠心病患者重度冻伤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