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常见原因有牙周炎、外伤、根尖周炎,可通过松动程度等初步判断原因,不同原因有相应应对措施,还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外伤、控制基础疾病来预防牙齿松动。
一、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判断
牙齿松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牙周炎是常见原因之一,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并逐渐累及牙周组织,使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出现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较为多见,尤其是长期吸烟、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外伤也是常见因素,如咀嚼硬物、意外碰撞等导致牙齿受到外力冲击而松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碰撞、成年人运动时受伤等都可能导致;此外,根尖周炎也会引起牙齿松动,多是由于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波及牙根尖周组织,炎症刺激导致牙齿松动,各年龄均可发病,有龋齿病史的人群易出现。可通过观察牙齿松动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松动,Ⅰ度松动是松动幅度在1mm以内,Ⅱ度松动是松动幅度在1-2mm,Ⅲ度松动是松动幅度大于2mm)、是否伴有疼痛、牙龈红肿等症状初步判断原因。
二、不同原因导致牙齿松动的应对措施
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去除牙结石,龈下刮治清除牙周袋内的牙石和菌斑,控制牙周炎症。对于一些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翻瓣术等。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定期复查牙周情况。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炎症控制。
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如果是轻度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需要让患牙休息,避免咀嚼硬物,一般可以自行恢复。如果外伤较严重,牙齿松动明显或伴有移位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可能需要进行牙齿固定治疗,如使用牙弓夹板等固定装置将松动牙齿与相邻牙齿固定在一起,固定时间一般为2-3个月,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儿童外伤导致牙齿松动时,由于儿童的牙齿和牙周组织特点与成人不同,更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固定或其他处理。
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首先需要开髓引流,缓解根尖周的压力,减轻疼痛,然后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充填根管,消除根尖周炎症。炎症控制后,牙齿松动情况通常会有所改善。对于儿童根尖周炎,由于儿童的牙髓组织和根尖周组织较为疏松,感染容易扩散,所以更要及时治疗,避免感染影响恒牙胚等重要结构。
三、牙齿松动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定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菌斑。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
避免外伤: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佩戴防护牙套,减少牙齿外伤的风险。咀嚼食物时要注意避免咬过硬的食物,如骨头、坚果等,防止牙齿受到意外损伤。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因为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容易引发牙周炎;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口腔健康。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可以降低牙齿松动等口腔问题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