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出血表现有瘀点与瘀斑(血小板减少致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形成,儿童四肢、接触摩擦多部位易现,青少成无明显性别差异)、鼻出血(鼻腔血管丰富,过敏鼻炎史、挖鼻等易致)、牙龈出血(刷牙进食时,牙周炎史者加重,女性生理期易现);内脏出血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黑便,消化性溃疡、服损伤胃黏膜药者风险增)、泌尿系统出血(血尿,结石患者、老年人易现且老年血尿不易早期发现)、颅内出血(严重表现,高血压患者易诱发,儿童颅骨未熟症状与成不同且变化快);其他表现有贫血相关表现(长期慢性致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影响发育,成年女月经多加重)、脾脏肿大(部分患者有,儿童感染、有血液疾病家族史者需关注)。
一、皮肤黏膜出血表现
1.瘀点与瘀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见皮肤出现瘀点,多为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好发于四肢远端等部位;还会形成瘀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颜色可从暗红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发挥止血功能,导致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在皮肤黏膜下形成。儿童患者可能因活动较多,四肢部位更容易出现瘀点瘀斑;青少年及成人的发病部位则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生活中接触摩擦较多的部位相对更易出现。
2.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发生鼻出血,可表现为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鼻腔黏膜本身处于相对敏感脆弱状态,合并血小板减少时更容易出现鼻出血情况;而生活中经常挖鼻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鼻出血的发生风险。
3.牙龈出血:刷牙或进食时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表现为牙龈渗血或唾液中带有血丝。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牙龈本身存在炎症,血小板减少会加重牙龈出血的程度;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牙龈出血有一定影响,使其相对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
二、内脏出血表现
1.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呕血多为咖啡色样物质,黑便则是大便呈柏油样。如果患者本身有胃溃疡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溃疡面的血管破裂后,血小板无法有效止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的患者,也容易在血小板减少时出现消化道出血。
2.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的患者,结石摩擦泌尿系统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在血小板减少时更易出现血尿;老年人由于泌尿系统器官功能衰退等因素,发生泌尿系统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血尿症状可能不太容易早期发现。
3.颅内出血:这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严重的表现,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波动时更容易诱发颅内出血;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颅内出血后的症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密切关注。
三、其他表现
1.贫血相关表现:长期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会影响其身高、智力等方面的发育;成年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血量增多等情况,进一步加重贫血程度。
2.脾脏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脏肿大,通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脾脏增大。在儿童患者中,感染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脾脏的状态,进而影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情;对于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脾脏肿大的情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