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以上,由遗传、环境、肥胖、年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可致靶器官损害;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病因明确,包括肾实质性病变、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不同人群高血压发生和表现不同,需综合因素诊断鉴别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类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0%以上。目前认为,它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影响方面,若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约占40%-60%的发病贡献率。环境因素也起关键作用,比如长期高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也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血压升高;肥胖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血管功能和代谢,进而促使血压升高;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外周阻力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10%。其病因明确,针对病因治疗后,血压大多可恢复正常。常见的病因有:
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类患者除了高血压表现外,往往还伴有肾脏疾病的相关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不同的肾脏疾病还有其各自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过多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升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腰部血管杂音等表现,进一步检查可发现肾动脉狭窄的相关证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多,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低血钾表现,如乏力、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钾降低、血浆醛固酮升高、肾素活性降低等。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这种肿瘤可间断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还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发作时血压可骤升,之后可能恢复正常或降至正常以下。
皮质醇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因素等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而老年人群血管弹性差等因素会影响高血压的控制;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患原发性高血压;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则需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在面对高血压患者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