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常见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于下眼睑,由细菌感染等引起,有局部红肿热痛、硬结等表现,可通过眼部检查诊断,可通过保持眼部清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来预防,儿童和成年人在各方面预防注意事项不同。
一、麦粒肿的定义及发病部位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生在下眼睑部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因素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比如一些儿童不注意手部卫生,用手揉眼睛后,容易将细菌带到眼睑部位,引发麦粒肿。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得眼睑腺体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例如一些经常熬夜玩电子设备的人群,眼部疲劳且抵抗力下降,增加了麦粒肿的发病风险。
眼部卫生情况:不注意眼部清洁,眼睑缘的污垢等容易堆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如长时间不卸妆且眼部清洁不到位的人群,更易发生麦粒肿。
2.眼睑腺体分泌因素:眼睑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时,若排出不畅,也容易引发感染形成麦粒肿。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人群,由于内分泌变化,眼睑腺体分泌相对活跃,相对更容易出现麦粒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下眼睑部位会出现红肿,触摸时有明显的疼痛,且局部温度可能会升高。病情较轻时,红肿范围相对较小;病情较重时,红肿范围会扩大,疼痛也会加剧。
硬结形成:随着病情发展,可在红肿部位触及硬结,硬结初期较硬,有压痛感。例如发病1-2天后,能明显感觉到下眼睑有一个小硬结,按压时疼痛明显。
四、诊断方法
1.眼部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下眼睑的症状表现,如红肿、硬结等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为麦粒肿。同时,可能会用裂隙灯等仪器进一步详细检查眼睑的具体病变情况,以明确诊断。
五、预防措施
1.保持眼部清洁
年龄方面:儿童应在家长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眼部清洁习惯,比如每天用清水轻柔地清洗眼部。家长要监督儿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用手接触不洁物品后揉眼而感染细菌。
成年人:要注意保持眼部卫生,尤其是化妆的人群,卸妆要彻底,避免眼部残留化妆品等污垢。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要严格按照规定清洁和护理隐形眼镜,防止细菌滋生感染眼睑腺体。
2.健康生活方式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力,降低麦粒肿的发病几率。例如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幼儿一般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
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用眼后要适当休息。比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人群,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放松一下,可以做眼保健操或者向远处眺望。
3.增强免疫力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儿童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成年人也应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进行如跑步、跳绳等户外活动;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项目,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次数和时长,有助于维持身体良好的免疫状态,降低麦粒肿等疾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