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后天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外伤因素,儿童时期鼻部外伤因骨骼发育可塑性可能随生长显现偏曲,成人时期剧烈外伤可致当时或后续出现症状;鼻腔鼻窦肿瘤因素,肿瘤占位效应渐进性挤压致偏曲,治疗时也可能间接影响;鼻腔鼻窦发育不均衡因素,个体发育差异在儿童期常见,成人后天鼻腔鼻窦变化如慢性鼻窦炎等也可致发育不均衡引发偏曲。
一、外伤因素
1.儿童时期外伤影响:儿童时期鼻部遭受外伤是导致后天鼻中隔偏曲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的鼻部骨骼尚处于发育阶段,相对较为柔软和脆弱。如果在玩耍过程中不慎碰撞到鼻部,或者受到较为严重的外力冲击,如从高处跌落时鼻部着地等,可能会引起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生偏曲。由于儿童时期鼻部骨骼的生长发育具有可塑性,轻微的外伤可能在当时未被察觉,但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可能会逐渐显现出鼻中隔偏曲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约有相当比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儿童时期有明确的鼻部外伤史。
2.成人时期外伤影响:成人时期鼻部受到外伤也可导致鼻中隔偏曲。成人鼻部骨骼相对坚固,但如果遭受较为剧烈的外力,如车祸中面部受到撞击、打架时鼻部被击打等,强大的外力作用于鼻部,会使鼻中隔的骨板、软骨等结构发生移位,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这种外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往往在受伤当时就可能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出血、鼻塞等,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在受伤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偏曲情况逐渐明显。
二、鼻腔鼻窦肿瘤因素
1.肿瘤的占位效应:鼻腔内的一些肿瘤,如鼻腔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等,鼻窦内的肿瘤,如鼻窦黏液囊肿等,会逐渐生长增大。肿瘤的占位效应会挤压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向对侧偏曲。例如,鼻腔血管瘤不断增大时,会占据鼻腔内的空间,对鼻中隔施加压力,长期作用下就可能引起鼻中隔的位置改变,发生偏曲。这类肿瘤引起的鼻中隔偏曲往往是渐进性的,随着肿瘤的生长,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而且,除了鼻中隔偏曲外,患者还可能伴有鼻腔内新生物相关的症状,如鼻塞逐渐加重、鼻出血等。
2.肿瘤治疗的间接影响:某些鼻腔鼻窦肿瘤在进行治疗时,如手术切除肿瘤过程中,可能会对鼻中隔的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鼻中隔偏曲。例如,在切除较大的鼻窦肿瘤时,可能需要对周围组织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对鼻中隔的骨和软骨等结构产生一定的干扰,进而引起鼻中隔偏曲。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肿瘤自身占位效应引起的鼻中隔偏曲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是后天鼻中隔偏曲形成的一个相关因素。
三、鼻腔鼻窦发育不均衡因素
1.个体发育差异:鼻腔和鼻窦的发育在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一侧鼻腔或鼻窦的发育速度与另一侧不同步,就可能导致鼻中隔受到不平衡的压力而发生偏曲。例如,一侧鼻窦发育较快,体积相对较大,就会对鼻中隔产生较大的推挤力,使得鼻中隔向另一侧偏移。这种情况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较为常见,因为儿童时期鼻腔和鼻窦的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发育不均衡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不均衡的发育可能会逐渐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形成。
2.后天发育变化影响:除了儿童时期的发育不均衡外,成人时期鼻腔鼻窦的一些后天性变化也可能导致发育不均衡进而引起鼻中隔偏曲。例如,长期的慢性鼻窦炎可能会影响鼻窦的正常发育和通气引流,导致两侧鼻窦的压力不平衡,从而对鼻中隔产生影响,引起鼻中隔偏曲。另外,鼻部的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干扰鼻腔鼻窦的正常发育过程,使得鼻中隔的发育出现不均衡,最终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