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皮疹紫癜瘀斑
皮疹紫癜瘀斑分类包括瘀点(直径<2mm由血小板或血管异常致)、瘀斑(直径3-5mm常见血管性紫癜伴腹痛关节痛等)、紫癜(直径3-10mm需结合病史等鉴别),皮疹分感染性(如麻疹有规律斑丘疹伴发热等)和非感染性(如药疹有用药史形态多样),鉴别诊断要采集用药、感染、基础疾病史,观察皮疹分布、形态、压痕及伴随症状,结合血常规、凝血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体格检查观察皮疹情况,实验室有血小板功能等检测,儿童感染相关常见,老年考虑基础病及药物副作用,女性关注自身免疫病,及时诊断助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一、皮疹紫癜瘀斑的分类及特点
1.紫癜分类:
瘀点:直径<2mm的出血点,多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血管壁异常等引起,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常降低。
瘀斑:直径3-5mm,常见于血管性紫癜,如过敏性紫癜,与血管通透性增加相关,常伴腹痛、关节痛等表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呈阳性。
紫癜:直径3-10mm,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管性紫癜等情况,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鉴别。
2.皮疹分类:
感染性皮疹:如麻疹皮疹为特异性斑丘疹,出疹有规律,常伴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等,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抗体检测)明确病原体。
非感染性皮疹:如药疹有明确用药史,皮疹形态多样,停药后可能好转,需详细询问用药情况以协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
询问用药史,了解是否有新用药物导致药疹可能;询问感染史,排查感染相关性皮疹紫癜;询问基础疾病史,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2.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皮疹紫癜瘀斑的分布(如过敏性紫癜皮疹多见于下肢伸侧)、形态(如药疹的多形性表现)、压之是否褪色等,压之不褪色多见于紫癜类病变。
伴随症状:如紫癜伴腹痛、关节痛提示过敏性紫癜可能;伴发热、出血倾向加重需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等,血小板减少提示血小板性紫癜可能,白细胞异常升高需排查感染相关皮疹。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可排查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
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皮疹紫癜的诊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
三、相关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
细致观察皮疹紫癜瘀斑的部位、颜色、大小、形状等,如过敏性紫癜皮疹为对称分布、高出皮肤的紫癜,压之不褪色。
2.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功能检查:辅助判断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情况。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用于评估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血管性紫癜时可呈阳性。
病原学检测:怀疑感染相关皮疹紫癜时,进行病毒抗体、细菌培养等检测以明确病原体。
四、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患者:
感染相关性皮疹紫癜较常见,如链球菌感染后紫癜,需密切观察儿童感染症状及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2.老年患者:
需考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对血管的影响,以及药物副作用导致皮疹紫癜的可能,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用药情况。
3.女性患者:
需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出现皮疹紫癜表现,应注意排查相关自身抗体。
五、临床意义及应对
皮疹紫癜瘀斑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及时准确诊断有助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血管性紫癜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通过循证医学依据,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与诊断手段,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