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原因包括牙周疾病、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年龄因素、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有牙周基础治疗、纠正不良习惯、调整不良修复体、手术治疗、控制系统性疾病,不同人群在各原因及治疗中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1.牙周疾病: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使得牙龈组织逐渐退缩,牙槽骨吸收,据相关研究显示,约70%以上的牙龈萎缩是由牙周炎引起。青少年时期若患牙龈炎未及时治疗,成年后易发展为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龈萎缩;中老年人群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等因素,也较易受牙周疾病影响导致牙龈萎缩。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若本身口腔卫生不佳,更易发生牙周炎症导致牙龈萎缩概率增加。
2.刷牙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用力过大、横向刷牙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会导致牙龈退缩。例如采用硬毛牙刷且横向刷牙的人群,牙龈受到的机械摩擦和刺激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可能因对刷牙方法重视不足而采用不当刷牙方式,中老年人群可能因手部协调能力等下降导致刷牙方法不正确,从而增加牙龈萎缩风险。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或摩擦,引起牙龈萎缩。比如假牙边缘不贴合,长期刺激牙龈,会导致牙龈组织逐渐退缩。不同年龄段使用修复体的人群都可能面临此问题,若修复体制作不合适,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易出现牙龈萎缩情况。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的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退行性变化。一般35岁以后牙龈开始有轻微萎缩迹象,到老年时牙龈萎缩相对更为明显,但这也与个人口腔卫生维护等情况有关,若口腔卫生好的老年人,牙龈萎缩程度可能相对较轻。
5.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导致萎缩,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牙周组织感染,进而引发牙龈萎缩。糖尿病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且病情控制越差,牙龈萎缩进展可能越快。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都需注意口腔健康,控制血糖的同时维护好口腔卫生以预防牙龈萎缩。
二、牙龈萎缩的治疗
1.牙周基础治疗:首先进行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有牙周袋形成的患者还需进行深层的刮治等治疗,以消除牙周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洗牙适用于大多数牙龈萎缩由牙周疾病引起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洗牙,但儿童洗牙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操作方式以保证安全。
2.纠正刷牙不当等不良习惯: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指导重点,青少年需加强口腔卫生宣教使其养成正确刷牙习惯;中老年人群则需关注其手部操作能力等,协助选择合适的刷牙工具并正确指导刷牙方法。
3.调整不良修复体:如果牙龈萎缩是由不良修复体引起,需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以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对于佩戴假牙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定期检查修复体情况,发现不合适及时调整。
4.手术治疗:在牙龈萎缩较严重,有美观需求或存在功能影响时,可考虑进行牙龈移植术等手术治疗来改善牙龈状况,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等情况有所不同,需综合考量。
5.控制系统性疾病:对于因系统性疾病导致牙龈萎缩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关键是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利于牙龈萎缩的防治。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严格遵循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关注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