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在炎症累及范围、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均有不同。牙龈炎局限于牙龈,表现轻、病理变化局限、治疗简单;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表现重、病理变化复杂、治疗复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孕妇注意口腔卫生及治疗时机,老年人要控制全身疾病、定期维护口腔。
一、炎症累及范围
1.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是牙龈组织的炎症,通常表现为牙龈的红肿、出血等,炎症范围一般不涉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例如,菌斑等刺激因素主要引起牙龈的炎性反应,病变仅在牙龈部位。
2.牙周炎:炎症不仅累及牙龈,还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齿松动等。这是因为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细菌及其产物会进一步侵犯深层牙周组织,引发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牙龈炎:牙龈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质地松软,容易出血,一般无牙齿松动现象。患者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口腔内可能有明显的异味,但牙齿的咀嚼功能通常不受明显影响。例如,菌斑堆积处的牙龈会出现上述典型表现,通过去除菌斑等刺激因素,牙龈炎症较易消退。
2.牙周炎: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会有牙周袋形成,可探及牙周袋深度增加,牙周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比如,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牙齿咀嚼功能下降,影响正常饮食。
三、病理变化不同
1.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结缔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但牙周膜、牙槽骨等结构无明显破坏。从组织学角度看,炎症局限于牙龈的上皮和结缔组织浅层。
2.牙周炎:病理变化较为复杂,不仅有牙龈的炎症细胞浸润,还存在牙周膜纤维的破坏、牙槽骨的吸收性骨破坏等。牙槽骨呈现不同程度的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等,这些病理改变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丧失。
四、治疗原则有别
1.牙龈炎:治疗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去除病因,如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一般炎症可在数天至数周内消退,牙龈组织可恢复健康。对于大多数牙龈炎患者,通过规范的洁治等治疗即可控制病情。
2.牙周炎:治疗较为复杂,除了进行洁治、刮治等基础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外,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等。因为牙周炎导致的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是不可逆的,需要综合治疗来控制炎症,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尽量保留患牙。对于一些严重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刷牙不规范等有关,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龈炎并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牙周炎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因为儿童时期口腔卫生状况对恒牙的健康至关重要,牙龈炎若未及时控制可能会波及恒牙的牙周组织。
2.孕妇:孕妇患牙龈炎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炎症可能会加重。孕妇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洁治,但要避免在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复杂的牙周治疗,以防引起流产或早产。因为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而孕期的特殊情况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牙周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老年人常存在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口腔组织的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维护,控制全身疾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延缓牙周炎的进展,提高牙齿的保留率和生活质量。全身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从而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