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引发原因包括牙周病相关、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修复体影响、正畸力不当及全身性疾病因素,治疗方法有控制牙周病的基础及药物辅助、纠正不良习惯的调整刷牙与去除不良修复体、针对全身性疾病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口腔卫生教育和治疗谨慎,老年人需定期检查及考虑身体状况,孕妇要加强口腔护理与定期检查降低风险。
一、牙龈萎缩的引发原因
(一)牙周病相关因素
牙周病是导致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菌斑、牙石等长期积聚于牙面,引发牙龈炎症,炎症持续刺激会使牙龈组织逐渐退缩,同时牙槽骨也会发生吸收,进而加重牙龈萎缩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口腔健康人群,菌斑生物膜的持续存在是关键诱因。
(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横向用力刷牙,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易导致牙龈退缩;此外,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残留易滋生细菌,也会诱发牙龈炎症,增加牙龈萎缩风险。
(三)不良修复体影响
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产生持续的刺激,导致牙龈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牙龈萎缩。
(四)正畸力不当
在牙齿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力量过大或不均匀,可能会影响牙龈周围的组织健康,导致牙龈出现退缩现象。
(五)全身性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与牙龈萎缩相关,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牙周组织易受感染,进而引发牙龈萎缩;此外,像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牙龈局部的代谢等过程,促使牙龈萎缩发生。
二、牙龈萎缩的治疗方法
(一)控制牙周病
1.基础治疗: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同时进行龈下刮治,进一步清除牙龈下方的牙石及菌斑,消除牙龈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2.药物辅助: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情辅助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抑制局部细菌生长,促进牙龈炎症的消退。
(二)纠正不良习惯
1.调整刷牙方式: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即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轻度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水平颤动牙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有效清洁牙齿的同时避免损伤牙龈。
2.去除不良修复体:对于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需及时去除不合适的修复体,重新制作符合口腔生理要求的修复体,以消除对牙龈的刺激。
(三)针对全身性疾病治疗
如果牙龈萎缩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改善牙周组织的局部微环境,利于牙龈萎缩的防治;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全身性疾病,需由相关科室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从根源上缓解牙龈萎缩的状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教育,指导其使用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采用正确刷牙方法,避免因不良口腔习惯导致牙龈萎缩;同时,儿童进行口腔治疗时需谨慎操作,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减少对牙龈及牙周组织的损伤风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龈萎缩相关问题并处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治疗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加重老年人的身体负担。
(三)孕妇
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更易发生牙龈炎症及萎缩。孕妇需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以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同时避免孕期口腔问题对胎儿健康产生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