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需关注红细胞计数判断血尿程度、尿红细胞位相区分红细胞来源、尿蛋白定性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滤过功能;血常规检查涉及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分类以评估紫癜病情及是否感染;肾功能检查通过肌酐、尿素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凝血功能检查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排查紫癜是否与凝血障碍相关;自身抗体检查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可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素;特殊人群中儿童检查需安抚并关注肾脏长期预后,女性检查要避开生理期,有既往肾脏病史患者需对比既往指标并告知医生既往病史。
一、尿常规检查
1.红细胞指标:
红细胞计数:紫癜性肾炎导致血尿时,尿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多,通过计数可初步判断血尿程度。若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正常成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提示存在血尿情况。
尿红细胞位相:能区分红细胞来源,若为变形红细胞为主,多考虑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紫癜性肾炎等肾小球病变;若为均一形态红细胞,多提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非肾小球疾病引起。
2.蛋白指标:
尿蛋白定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可能受损,若持续阳性需进一步评估肾脏损伤程度。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更准确判断尿蛋白排出量,对于评估紫癜性肾炎病情严重程度及肾脏损伤情况有重要意义,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
二、血常规检查
1.血小板计数:过敏性紫癜可能伴随血小板计数异常,若血小板计数降低,需考虑是否存在血小板相关异常情况,与紫癜的病情评估及鉴别诊断相关,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L。
2.白细胞及分类:了解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分类情况,若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情况,感染可能是紫癜诱发或加重的因素之一。
三、肾功能检查
1.肌酐: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紫癜性肾炎进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肾功能,使肌酐水平升高,正常男性血清肌酐44-133μmol/L,女性36-106μmol/L。
2.尿素氮:尿素氮水平也与肾功能相关,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素氮排泄减少,血中尿素氮升高,正常成人尿素氮3.2-7.1mmol/L。
四、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评估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紫癜患者若存在凝血异常,PT可能出现延长等情况,有助于排查紫癜是否与凝血障碍相关。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对判断紫癜患者凝血功能状态有重要价值,正常APTT值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一般在25-35秒左右。
五、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素,紫癜性肾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自身抗体异常,ANA阳性提示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参与紫癜的发生发展,正常ANA为阴性。
2.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抗ds-DNA抗体阳性,需警惕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正常为阴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儿童紫癜血尿需密切关注肾脏长期预后,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病变可能对其未来肾功能产生影响。
女性:女性检查时需避开生理期,防止经血污染尿液影响尿常规等检查结果的判断,同时要结合自身月经史等情况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有既往肾脏病史患者:检查时要对比既往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准确评估本次紫癜血尿对肾脏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既往肾脏病史,医生会根据病史更精准解读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