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局部症状包括假膜型(好发部位、表现等)、萎缩型(发生人群、表现等)、增生型(少见及表现);全身症状方面,免疫功能正常者严重时可有轻度不适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全身症状明显且可伴其他部位感染;儿童以假膜型多见,有拒食等表现;老年人因局部和全身因素易患,萎缩型常见且症状可能被掩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发病且症状可能更严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人群发病风险增加,症状评估需综合考虑药物影响。
一、口腔念珠菌病的局部症状
1.假膜型: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可累及扁桃体、咽部、牙龈等,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其下方黏膜可见充血糜烂,有轻度疼痛。
2.萎缩型: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后及HIV感染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损害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多见于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女性患者多见,损害可呈弥散型。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3.增生型:少见,多发生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在充血的黏膜上白色斑片,表面粗糙,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严重时可呈菜花样,病变部位可查见白色念珠菌。
二、口腔念珠菌病的全身症状
1.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严重的假膜型或增生型念珠菌病可能伴有轻度的全身不适、低热等,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烦躁、哭闹、拒食等表现,这与局部疼痛不适有关,因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和吞咽,进而导致儿童精神状态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口腔念珠菌病往往是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早期表现之一,可伴有其他部位念珠菌感染,如皮肤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等,同时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可能出现持续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艾滋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呼吸系统的咳嗽、咳痰,消化系统的腹泻等。
三、不同人群口腔念珠菌病症状的特点
1.儿童:儿童口腔念珠菌病以假膜型多见,常发生于新生儿,又称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很快融合成白色斑片,可蔓延至咽部、食管等,患儿可出现拒食、啼哭不安等症状,这是因为口腔疼痛影响其进食,而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主要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口腔局部因素(如义齿佩戴不合适、口腔卫生差等)及全身因素(如机体免疫力下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易患口腔念珠菌病。萎缩型较为常见,常发生于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患者可感觉口腔干燥、黏膜灼痛,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义齿性口炎,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广泛发红、水肿,有斑点状假膜等,且由于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可能被其他疾病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易发生口腔念珠菌病。其症状可能较一般人群更为严重,假膜型、萎缩型等均可出现,且病情易反复,同时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可能与之相互影响,加重患者的不适。
4.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人群: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了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长期使用激素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类人群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症状上可能表现为口腔内白色斑片、黏膜充血、疼痛等,且由于长期用药,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系统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评估口腔念珠菌病症状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