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病因机制、症状表现、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四方面分别阐述病毒感冒和风寒感冒,包括病毒感冒由特定病毒引发及相关影响因素、风寒感冒因劳累吹风受凉等引起及相关人群特点;病毒感冒症状多样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风寒感冒主要症状及相关人群特点;病毒感冒靠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风寒感冒依中医辨证论治诊断;病毒感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及不同人群治疗差异、风寒感冒中医以辛温解表为主及特殊人群等治疗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方面
1.病毒感冒:由特定的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等途径侵入人体,在呼吸道等部位繁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病毒感冒的风险因免疫力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各类病毒引发感冒;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等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病毒感冒的发病几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病毒感冒后可能病情进展更复杂。
2.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等引起,外界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卫气被束,肺气失宣。其发病与年龄、性别关联相对不似病毒感冒那样直接由病毒特性决定,但从生活方式看,在寒冷季节衣着单薄、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等易引发风寒感冒;对于有阳虚体质的人群,相对更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
二、症状表现方面
1.病毒感冒:症状多样,常见有鼻塞、流涕(可为清涕或脓涕)、咳嗽、咽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取决于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机体反应)、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病毒感冒可能更易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情况;成人病毒感冒相对症状表现相对多样且个体差异与感染病毒种类等相关;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会影响症状恢复速度,比如健康生活方式者可能症状恢复相对较快;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病史的患者病毒感冒后症状可能更重且更易引发并发症。
2.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头痛,肢体酸痛等。不同性别在风寒感冒时症状表现差异不显著,但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感受风寒感冒后可能表述相对模糊,需更细致观察;生活方式中,若平时体质偏寒,在感受风寒后更易出现典型风寒感冒症状;有阳虚体质病史者感受风寒后风寒感冒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持久。
三、诊断鉴别方面
1.病毒感冒: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明确。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核酸检测可直接检测出是否存在特定病毒,血清学检查可通过抗体变化等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时需考虑其配合度等;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可能病毒感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对更易判断;有免疫缺陷等病史的人群病毒感冒的诊断可能更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2.风寒感冒:主要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判断,比如恶寒重、流清涕等典型表现结合舌苔、脉象等综合判定。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舌苔、脉象表现有一定特点可辅助诊断风寒感冒;生活方式中注重保暖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风寒感冒的中医辨证相对更典型;有中医所说阳虚等体质病史者在诊断风寒感冒时需考虑其体质因素对症状的影响。
四、治疗原则方面
1.病毒感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降温等。对于儿童病毒感冒,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不同年龄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措施有差异,成人可能相对可选择的药物范围稍广,但也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可能通过自身调节等促进病毒感冒恢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与病毒感冒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2.风寒感冒:中医治疗多以辛温解表为主。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受风寒感冒采用中医治疗时需根据儿童体质等谨慎用药;孕妇等特殊人群感受风寒感冒时中医治疗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等的影响;生活方式中平时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的人群在风寒感冒治疗中可配合中医外治等方法促进恢复;有中医所说血虚等病史者感受风寒感冒时中医治疗需兼顾其血虚体质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