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有鼻腔干燥与堵塞感、鼻腔结痂与出血、呼吸困难与嗅觉减退等症状表现;临床检查通过鼻内镜可见鼻腔黏膜极度萎缩、鼻甲缩小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鼻腔容积增大等;病史回顾需关注有明确鼻腔手术史及术后恢复情况异常,有鼻腔手术史尤其是特定手术且术后出现异常症状要高度怀疑空鼻症。
一、症状表现方面
1.鼻腔干燥与堵塞感
空鼻症患者常自觉鼻腔极度干燥,这是因为鼻腔黏膜受损后,其正常的分泌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鼻腔失去了应有的湿润环境。同时,会有持续的鼻塞感,即使使用滴鼻剂等药物也往往难以缓解,这种鼻塞并非由鼻腔结构的机械性狭窄等传统堵塞原因完全解释,而是与鼻腔黏膜神经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有研究发现空鼻症患者鼻腔黏膜的神经纤维分布及功能发生了改变,使得患者产生异常的鼻塞感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出现此类症状,但长期有鼻腔手术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因为手术可能是导致鼻腔黏膜等结构损伤从而引发空鼻症的重要诱因。
2.鼻腔结痂与出血
由于鼻腔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形成结痂,患者可能会频繁清理结痂,而过度清理又会进一步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容易出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鼻腔手术恢复后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警惕空鼻症,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鼻腔黏膜状态略有不同,但核心的黏膜损伤相关表现是相似的。有生活方式中频繁挖鼻等不良习惯的人群可能会加重鼻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增加空鼻症相关症状出现的风险。
3.呼吸困难与嗅觉减退
患者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因为鼻腔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嗅觉也常常出现减退的情况,这与鼻腔黏膜对气味分子的感知功能障碍有关。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嗅觉减退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发展,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嗅觉减退而影响饮食兴趣等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有鼻腔手术病史且出现上述呼吸困难和嗅觉减退症状的人群,要高度怀疑空鼻症的可能。
二、临床检查方面
1.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下可见鼻腔黏膜极度萎缩,鼻甲缩小(尤其是下鼻甲),鼻腔空间明显扩大,有时能看到鼻腔深部的结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鼻内镜下的表现可能因为鼻腔发育等差异略有不同,但核心的黏膜萎缩和鼻甲缩小的特征是关键。例如儿童患者由于鼻腔还在发育阶段,若发生空鼻症,鼻内镜下的表现与成人会有一定区别,但萎缩和空间改变的本质是一致的。通过鼻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鼻腔内部的结构变化情况,是诊断空鼻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鼻腔手术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空鼻症相关表现。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鼻腔容积增大,鼻甲骨质吸收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CT表现会因年龄导致的鼻腔解剖结构差异而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能清晰显示鼻腔空间的改变。比如儿童患者的鼻窦CT表现与成人在骨质发育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鼻腔容积增大和鼻甲骨质变化的特征是相似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辅助判断鼻腔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诊断空鼻症。有鼻腔手术病史且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鼻窦CT检查有助于明确鼻腔结构的改变情况。
三、病史回顾方面
1.鼻腔手术史
有明确的鼻腔手术史是判断空鼻症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腔黏膜下切除术等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及鼻甲结构的手术。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鼻腔手术而引发空鼻症,但相对来说,中青年人群可能因为鼻部疾病治疗需要接受相关手术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回顾病史时,要详细询问手术的具体方式、手术时间等情况,因为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鼻腔结构的损伤程度不同,从而与空鼻症发生的相关性也不同。例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如果切除范围过大,就更容易导致空鼻症的发生。
2.术后恢复情况
关注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若术后出现持续不缓解的上述鼻腔干燥、鼻塞、结痂等症状,且与正常术后恢复预期不符,也要考虑空鼻症的可能。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恢复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更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儿童的鼻腔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女性患者在术后可能因为激素等因素影响恢复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如果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与正常恢复轨迹偏离的上述异常症状,就需要进一步排查空鼻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