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是常见口腔结构异常,表现为舌正常活动受限、发音异常及舌头运动受限;成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发育过程中异常;诊断靠临床检查观察舌头形态运动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舌系带短的定义
舌系带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结构异常情况,它是指孩子出生后舌系带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舌不能正常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
二、舌系带短的表现
1.发音异常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来说,舌系带短可能会影响某些发音,尤其是卷舌音,如“L”“R”“Z”“C”“S”等音。这是因为舌系带短限制了舌头的灵活运动,使得孩子在发出这些音时无法达到正常的发音位置和运动状态。例如,孩子可能会把“奶奶”说成“来来”等,这是由于舌系带短影响了舌头准确接触上颚等发音器官来发出正确的音。
从年龄角度看,幼儿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存在舌系带短,可能会对其语言发育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受影响的发音具体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越小,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越重要。
2.舌头运动受限
正常情况下,舌头可以自由地进行多种运动,如伸舌、上卷、舔唇等。而舌系带短的孩子,其舌头伸展受到限制,不能正常伸出口外,或者上翘时受到阻碍。比如,让孩子尝试将舌头伸出口外,会发现舌头的前端呈“W”形,这是因为舌系带短牵拉着舌头,限制了舌头的正常伸展形态。这种舌头运动受限的情况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程度上的不同,这与舌系带短的严重程度有关。
从生活方式方面来看,如果孩子因为舌系带短而舌头运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进食,例如在进食一些需要舌头配合搅拌、推送食物的食物时会比较困难,进而可能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情况。对于有相关病史的孩子,如果本身存在其他口腔或全身性疾病,舌系带短可能会加重其进食等方面的问题。
三、舌系带短的成因
1.先天性因素
舌系带短大多是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舌系带的发育出现异常,导致舌系带相对过短。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目前具体的胚胎发育异常机制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但已经明确是先天性的因素导致了舌系带短的发生。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十分明确。
对于胎儿来说,在子宫内的发育环境等因素可能会对舌系带的发育产生影响,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会直接导致胎儿出现舌系带短的情况,主要还是考虑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因素。
2.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在孩子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舌系带会逐渐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随着孩子的生长,舌系带会逐渐退缩到舌根下,使得舌头的运动逐渐变得灵活。但如果在这个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舌系带短的持续存在。例如,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舌系带本身的组织结构等原因,没有按照正常的发育进程退缩,从而保持了相对较短的状态。这种发育过程中的异常与孩子自身的生长发育机制有关,与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直接关联相对较小,但不同孩子的发育速度和情况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舌系带短的表现程度。
四、舌系带短的诊断
1.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肉眼观察来诊断舌系带短。检查时,医生会让孩子张开嘴巴,观察舌头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如果发现舌头不能正常伸出口外,或者伸舌时舌尖呈现凹陷(呈“W”形),则提示可能存在舌系带短的情况。例如,医生会让孩子尽力伸舌,观察舌尖的形态以及舌头伸展的程度。
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临床检查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婴幼儿,由于其配合度相对较低,医生可能需要更加耐心地进行检查;而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够配合的孩子,检查相对会更加顺利。从性别角度看,男女孩子在舌系带短的临床检查表现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是根据舌头的具体形态和运动情况来进行诊断。
2.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需要与一些其他可能导致舌头运动受限或发音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例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舌头运动障碍和发音问题,但这些疾病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发育异常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等)来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如果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舌头运动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从而准确诊断舌系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