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是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不正状态,成因包括眼球前后径过短、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分为轴性和屈光性远视,有视力下降、视疲劳、内斜视等症状,可通过视力、验光、眼轴测量诊断,可戴框架眼镜矫正,成人可手术矫正,不同人群远视眼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观察视力、培养用眼习惯,青少年要防影响视觉发育,老年人要防眼部病变且阅读需戴老花镜并定期检查。
一、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1.眼球前后径过短:这是最常见的导致远视的原因,婴幼儿的眼球通常较小,多为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球前后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例如,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较短,一般有3D-4D的生理性远视,到6岁左右眼球前后径接近成人,生理性远视度数降至1D左右。
2.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角膜或晶状体的弯曲度不够,会使光线的折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因素或某些眼部疾病等引起。
二、远视眼的分类
1.轴性远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比正常短引起的远视,如上述新生儿的生理性远视就属于轴性远视的一种表现。
2.屈光性远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不足导致的远视,例如角膜扁平、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等情况造成的远视。
三、远视眼的症状表现
1.视力下降: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可能通过眼部的调节功能维持较好的视力,但中高度远视会明显影响远视力和近视力。儿童如果有高度远视,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看远处和近处物体都不清楚,这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比如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等。
2.视疲劳: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不断使用调节功能,长时间的调节容易导致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头痛、阅读时容易串行等。尤其是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视疲劳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儿童的眼部调节能力较强,更容易过度使用调节。
3.内斜视:中度以上远视的儿童,由于过度使用调节,会伴随过度的集合,从而容易引发内斜视。例如,一个患有中度远视的儿童,为了能看清物体,双眼会不自觉地向内汇聚,长期如此就可能发展为内斜视。
四、远视眼的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例如,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如果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低于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
2.验光检查:散瞳验光可以准确获得眼睛的屈光度数,对于儿童必须进行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得到真实的屈光度数。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对于6岁以下儿童一般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12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快速散瞳剂。
3.眼轴测量: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方法测量眼轴长度,了解眼球前后径是否过短,辅助诊断轴性远视。
五、远视眼的矫正与处理
1.佩戴眼镜:框架眼镜是矫正远视的常用方法,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对于儿童远视,需要定期复查,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例如,3-5岁儿童每半年复查一次,6-12岁儿童每年复查一次。
2.手术矫正(适用于成人):成年远视患者如果不想佩戴眼镜,符合手术指征的可以考虑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
六、不同人群远视眼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远视:儿童的远视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也有部分儿童会发展为病理性远视。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视力情况,如发现儿童看电视时凑近、看书时离得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
2.青少年远视:青少年时期如果存在远视,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立体视等视觉功能异常。要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及时矫正远视,以保证视觉发育正常。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行为。
3.老年人远视:老年人的远视通常是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引起的,称为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如果远视度数突然发生变化,可能提示眼部有其他病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老年人在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可能需要佩戴老花镜,同时要注意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预防其他眼部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