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牛皮癣(银屑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皮肤镜检查表现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湿疹病因复杂,分急、亚急、慢性期,表现多样;牛皮癣确切病因未明,有寻常型等多种类型。皮肤镜下二者表现不同。治疗上湿疹需找并除病因、分期用药等,牛皮癣根据病情等选合适方法,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点。
一、发病原因
1.湿疹:病因复杂,是内外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某些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外部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2.牛皮癣(银屑病):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的人患病风险增加;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外伤、精神紧张等;免疫因素主要是免疫系统紊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二、临床表现
1.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剧烈瘙痒,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有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边界清楚。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特点,如手部湿疹易发生皲裂,冬季加重;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阴囊湿疹瘙痒剧烈,常因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等急性或亚急性表现。
2.牛皮癣(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Auspitz征。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头皮、四肢伸侧(如elbows和knees)多见,呈对称性分布。
脓疱型银屑病:较少见,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限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对称性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病情易反复。
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大量脱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皮损外,还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关节炎表现,可累及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以手指、足趾小关节多见,也可累及脊柱。
三、皮肤镜检查表现
1.湿疹:皮肤镜下可见表皮内水疱、海绵形成,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一般无银屑病特有的皮嵴延伸、粟粒样囊肿等表现。
2.牛皮癣(银屑病):皮肤镜下可见皮嵴延伸、粟粒样囊肿、呈线状分布的血管、银白色鳞屑下的出血点等特征性表现。
四、治疗原则差异(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1.湿疹:治疗主要是寻找并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外用药根据分期不同选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尿素软膏等。系统用药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病情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2.牛皮癣(银屑病):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外用药有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等;系统用药有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近年来也广泛应用;物理治疗有紫外线照射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湿疹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选择温和的药物,注意保持皮肤湿润;儿童牛皮癣患者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紫外线光疗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系统用药。孕妇湿疹患者用药需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孕妇牛皮癣患者治疗更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外用药治疗。老年人湿疹患者皮肤干燥,需注意保湿,外用药选择要温和;老年人牛皮癣患者病情可能相对稳定,治疗方案需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