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外伤、鼻腔鼻窦肿瘤、鼻骨发育不均衡),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无症状者可不治,有明显症状时可保守或手术治疗,儿童手术更需谨慎。
病因方面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出生时鼻中隔就存在骨和软骨的发育异常,比如鼻中隔软骨发育不均衡等,这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在儿童时期如果存在颅面骨发育不均衡等情况,就可能为鼻中隔偏曲埋下隐患,而且男性和女性在先天性因素导致鼻中隔偏曲的概率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可能在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更易显现出来。
后天性因素
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因。比如鼻部受到撞击,像车祸中鼻部受到外力冲击、运动时鼻部被意外碰撞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生骨折、移位,从而引起鼻中隔偏曲。在儿童时期如果发生鼻部外伤,由于儿童的鼻部骨骼等组织相对较软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外伤后鼻中隔偏曲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外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也容易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形成。
鼻腔鼻窦肿瘤:一些鼻腔或鼻窦的肿瘤,如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等,会逐渐生长并压迫鼻中隔,使得鼻中隔向对侧偏移,从而引发鼻中隔偏曲。对于患有鼻腔鼻窦肿瘤的患者,随着肿瘤的增长,鼻中隔偏曲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加,不同性别在患鼻腔鼻窦肿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概率上没有显著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肿瘤类型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鼻骨发育不均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鼻骨发育不均衡,也可能影响鼻中隔的位置,导致鼻中隔偏曲。例如在青少年时期,面部骨骼发育迅速,如果鼻骨两侧发育速度不一致,就可能牵拉鼻中隔,使其发生偏曲,男性和女性在鼻骨发育不均衡导致鼻中隔偏曲的概率上没有明显差别,但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临床表现方面
鼻塞: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鼻中隔向一侧偏曲,会导致该侧鼻腔狭窄,通气受阻,从而引起鼻塞。单侧鼻塞较为常见,也可能出现双侧鼻塞,不过一般以单侧为主。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鼻塞可能会影响呼吸,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睡眠时张口呼吸等情况,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部的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等。成人如果长期单侧鼻塞,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在运动时更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等情况。
鼻出血:多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因为此处黏膜较薄,受气流和尘埃刺激后容易发生黏膜糜烂、破溃而出血。儿童时期如果发生鼻出血,家长需要格外重视,因为频繁的鼻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成人鼻出血如果频繁发生,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头痛:偏曲的部位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隐痛,有的则可能较为剧烈。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头痛带来的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因为头痛而影响学习注意力等,成人则可能因为头痛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诊断方面
前鼻镜检查: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偏曲以及偏曲的类型和部位。在儿童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的鼻腔黏膜。
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鼻中隔的全貌,包括偏曲的详细部位、程度以及鼻腔内其他结构的情况,对于诊断鼻中隔偏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进行鼻内镜检查,但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温和性。
鼻窦CT检查:鼻窦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显示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关系,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和范围,对于制定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鼻窦CT检查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鼻中隔偏曲,但需要注意儿童进行CT检查时的辐射防护等问题。
治疗方面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是儿童,轻度的鼻中隔偏曲且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可以先进行观察,因为儿童的鼻腔还在不断发育中,部分轻度偏曲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对于存在鼻塞等症状但症状较轻的成人,也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如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等,以缓解鼻腔症状。
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的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一般在儿童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且鼻中隔偏曲严重影响鼻腔功能时才考虑手术,同时要考虑儿童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对鼻腔发育的影响等因素。成人手术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