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不同类型口腔炎有特殊表现,儿童和老年人患口腔炎各有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局部症状包括黏膜改变、疼痛、分泌物变化;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疱疹性口腔炎有口腔内疱疹特征;溃疡性口腔炎有溃疡特点;念珠菌性口腔炎有伪膜表现。儿童口腔炎有特殊症状特点,需密切观察、清洁口腔等;老年人全身症状不典型,局部症状持续久易反复,要注意口腔卫生、谨慎用药等。
一、口腔炎的常见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
黏膜改变: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的情况,例如在患有疱疹性口腔炎时,口腔黏膜上会出现多个疱疹,随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性口腔炎则表现为口腔黏膜有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覆盖有假膜等。不同类型的口腔炎黏膜改变各有特点,这是由于致病因素对口腔黏膜的损伤机制不同所致。
疼痛:患者往往会感到口腔部位疼痛,尤其是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可能会加剧。疼痛的程度因个体差异以及口腔炎的严重程度而异。儿童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这与儿童口腔感觉相对敏感以及口腔炎导致的进食时刺激痛有关;成年人则可能因为疼痛影响正常的饮食和言语功能。
分泌物变化:部分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会增多,比如溃疡性口腔炎患者,口腔内可能会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渗出增加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2.全身症状
发热:一些较为严重的口腔炎可能会引起全身发热症状。例如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而且体温波动可能相对较大;成年人如果自身免疫力较弱,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热情况。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这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口腔炎伴有全身症状时,都可能出现乏力表现,儿童可能会表现为活动减少、嗜睡等;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容易感到疲惫。
二、不同类型口腔炎的特殊症状表现
1.疱疹性口腔炎
口腔内疱疹特征:起初口腔黏膜上会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随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这些疱疹通常多见于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接触传播等方式可能在儿童群体中容易聚集发生。儿童由于口腔黏膜娇嫩,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引发疱疹性口腔炎,且病情可能相对成年人更为明显,疱疹分布范围可能更广。
2.溃疡性口腔炎
溃疡特点: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溃疡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假膜容易拭去,拭去后可见出血的创面。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明显,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进食和言语。这种口腔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在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比如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食物残渣残留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溃疡性口腔炎;老年人由于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也可能患溃疡性口腔炎。
3.念珠菌性口腔炎
伪膜表现:又称为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凝乳状的伪膜,轻轻擦拭可以擦掉,擦掉后可见充血的黏膜面。婴幼儿患念珠菌性口腔炎往往与喂养时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口腔内正常菌群容易失调,从而容易感染念珠菌;成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时,也可能患念珠菌性口腔炎。
三、特殊人群口腔炎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症状特点:儿童口腔炎除了具有上述一般症状外,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会通过哭闹、拒食等方式来表现口腔疼痛等不适。而且儿童口腔炎可能进展较快,例如疱疹性口腔炎,儿童感染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疱疹并破溃形成溃疡。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口腔情况以及全身症状,保持儿童口腔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帮助儿童清洁口腔。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要避免儿童接触感染源,比如疱疹性口腔炎具有传染性,要注意隔离。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炎导致拒食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必要时可以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2.老年人
症状特点:老年人患口腔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比如发热等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局部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口腔炎可能会影响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口腔炎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口腔炎。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在选择治疗口腔炎的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如果老年人口腔炎伴有吞咽困难等情况,要注意防止误吸,饮食上要选择细软、易吞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