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均有危害,对不同特殊人群如年轻、高龄孕妇,有不良生活方式及有既往病史的孕妇需采取不同应对建议,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密切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孕前产后严格管理等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一、对孕妇的危害
1.妊娠高血压疾病风险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约20%-40%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会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这会进一步增加孕妇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蛋白尿等症状的几率,严重时可能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其机制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有关,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血压升高。
2.感染风险升高: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例如,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孕妇高3-5倍,感染会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增加治疗的复杂性,还可能引发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因为高血糖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孕妇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因高血糖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
3.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可高达10%-30%。过多的羊水可能引起孕妇呼吸困难、行走不便等不适,还可能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的风险。其发生机制与高血糖导致胎儿血糖升高,进而引起胎儿渗透性利尿,使羊水产生过多有关。胎儿血糖升高后,通过胎盘进入羊水,导致羊水渗透压增高,水分向羊膜腔内积聚。
二、对胎儿的危害
1.巨大胎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过多的葡萄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胎儿过度生长,成为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000g)。巨大胎儿会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如肩难产、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发生率明显升高。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几率比正常孕妇高2-4倍。
2.胎儿生长受限:少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由于胎盘血管病变,导致胎盘血流减少,胎儿营养供应不足,可能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这与高血糖引起胎盘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狭窄,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功能有关,使得胎儿获取的营养物质减少,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3.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出现胎儿窘迫。高血糖环境下,胎儿长期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易发生慢性缺氧,进而影响胎儿的器官功能。严重的胎儿窘迫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神经系统损伤等不良后果。其发生与胎盘功能不良、胎儿代谢紊乱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
4.早产风险增加: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等,这些情况会促使孕妇提前终止妊娠,导致早产发生率升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三、对新生儿的危害
1.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出生后,脱离了母体高血糖环境,但体内仍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若不及时喂养,容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如智力低下、癫痫等,还可能导致呼吸暂停、紫绀等严重情况。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是正常孕妇娩出新生儿的4-7倍。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高胰岛素环境,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这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增加、肝脏代谢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等因素有关。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四、特殊人群情况及应对建议
1.年龄因素:对于年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能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但年轻孕妇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好,但仍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即使代偿能力好,高血糖对胎儿和自身的危害依然存在。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年龄≥35岁),其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血压、胎儿生长发育等情况,增加产前检查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生活方式因素: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肥胖、缺乏运动等,需要在孕期调整生活方式。肥胖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加重病情。缺乏运动的孕妇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以不引起宫缩等不良反应为宜。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3.病史因素:有既往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也会增加。这类孕妇在孕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并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后再妊娠。孕期要密切监测血糖、胎儿情况等,加强血糖的管理,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同时,产后也需要长期监测血糖,因为这类孕妇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