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心脏瓣膜疾病,病因主要是该菌感染及相关环境、人群因素,病理有瓣膜病变和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分一般、药物、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脏瓣膜的疾病。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心脏瓣膜组织当作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导致心脏瓣膜出现炎症、纤维化、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通常在咽部感染该细菌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发风湿热,进而累及心脏。高发于寒冷、潮湿、拥挤的环境,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病,这与该年龄段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且易接触到链球菌感染源有关。例如,在学校等集体生活环境中,链球菌容易传播。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免疫状态改变,也可能增加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三、病理改变
1.瓣膜病变
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炎症初期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出现水肿、渗出,随着病情进展,瓣叶之间发生粘连、融合,瓣口狭窄,同时可能伴有瓣叶钙化。二尖瓣狭窄会导致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等一系列改变。
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可出现炎症、瓣叶粘连、钙化等,导致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会使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左心室肥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会导致血液在舒张期从主动脉反流回左心室,加重左心室负担。
2.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长期的瓣膜病变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逐渐减退。例如,左心房压力升高可引起肺循环压力升高,长期肺循环高压会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这是由于肺淤血导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障碍引起。例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液淤积,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逐渐加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咳嗽、咯血: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压迫支气管或肺淤血可引起咳嗽;支气管黏膜下静脉扩张破裂时可出现咯血,初期为少量咯血,后期可能为大量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嗽等症状。
心悸:由于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功能减退,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例如,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会导致心悸。
乏力、疲倦: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乏力、疲倦等表现。
2.体征
心脏杂音:是风湿性心脏病重要的体征。二尖瓣狭窄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在心尖区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可在主动脉瓣区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其他体征: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二尖瓣面容,表现为两颧潮红;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
五、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以及心腔大小等。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判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例如测量二尖瓣口面积来评估狭窄程度,正常二尖瓣口面积约4-6cm2,小于2cm2时出现狭窄相关表现。
2.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如心房颤动等,有助于辅助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3.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肺血管纹理等情况。例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淤血等X线表现。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预防链球菌感染:积极预防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再次感染,如定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在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对于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需要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苄星青霉素等,以防止病情复发。
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休息和活动量。心功能较差时需卧床休息,心功能改善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例如,心功能Ⅰ级患者可从事轻体力工作,心功能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
针对心衰的治疗: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如氢氯噻嗪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改善心室重构,如卡托普利等;使用强心剂如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于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等,但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INR维持在2-3之间;同时可使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
3.手术治疗
瓣膜修复术:对于病变较轻的瓣膜,可考虑进行瓣膜修复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功能。
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进行瓣膜置换术,置换为人工瓣膜。人工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等不同类型,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选择。例如,年轻患者可考虑机械瓣,但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老年患者可考虑生物瓣,一般无需长期抗凝,但存在瓣膜衰败的可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药物使用需特别谨慎,一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例如,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儿童的正常代谢。同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再次感染链球菌而导致病情复发。要加强对儿童的口腔卫生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药物治疗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时,与其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合用时需谨慎。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耐受能力,因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需要更加细致,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焦虑等情绪,影响康复。
3.女性患者:妊娠女性患风湿性心脏病时,病情可能会加重。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心功能情况。在抗凝治疗方面,华法林在妊娠早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妊娠后期可能导致胎儿出血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凝方案。分娩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心功能情况等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分娩对心脏的负担。产后要注意休息和预防感染,因为产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