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成因复杂,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方面。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一方或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胎儿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部分先心病呈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像21-三体综合征患儿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这是基因异常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发育。
2.环境因素
孕妇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射线、化学毒物(苯、甲醛等)、某些药物,可能干扰胎儿心脏发育过程,导致心脏结构畸形。此外,孕妇长期处于噪音、高温等恶劣环境,也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
3.感染因素
孕妇在孕早期,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干扰心脏的正常发育,引发先天性心脏病。
为降低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孕妇在孕期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环境,谨慎用药,预防感染。同时,要按时进行产检,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尽早发现胎儿心脏异常,以便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