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需经过术前评估、麻醉选择、切口设计、结构矫正、术后护理等环节。
1、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通过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明确鼻中隔偏曲程度、位置及是否合并鼻窦炎等疾病,同时评估患者鼻腔通气功能、有无出血倾向或全身性疾病,确保手术安全性。
2、麻醉选择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合作患者,术中可保持清醒;全身麻醉则用于儿童、紧张患者或复杂病例,确保手术过程无痛且患者完全配合。
3、切口设计
在鼻中隔一侧黏膜做L形或弧形切口,分离黏骨膜至偏曲部位,暴露软骨和骨性结构,切口设计需兼顾暴露充分与术后愈合,避免损伤鼻腔正常结构。
4、结构矫正
切除或矫正偏曲的软骨、骨性支架,如凿除偏曲的犁骨、筛骨垂直板,或修剪过度肥厚的鼻中隔软骨,恢复鼻中隔中线位置,同时保留足够支撑结构防止塌陷。
5、术后护理
术后需填塞鼻腔止血材料,24-48小时后取出,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清理鼻腔分泌物,预防粘连,通常1-3个月可完全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若出现持续性鼻塞、头痛或鼻出血,建议尽早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是否需手术干预,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