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牙齿即牙体预备,在医学上是口腔修复、正畸等治疗的常见操作,合理规范的打磨对牙齿的损伤可控,但操作不当或过度打磨会对牙齿造成不可逆伤害。
牙体硬组织由外至内分为牙釉质和牙本质。正常情况下,牙釉质厚度约2-2.5mm,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可保护内部牙本质和牙髓;牙本质中密布牙本质小管,与牙髓直接相通。规范的牙体预备仅去除适量牙釉质,且备牙后及时制作修复体隔绝外界刺激,通常不会损伤牙髓。例如,在烤瓷牙修复前,需均匀磨除约1-1.5mm牙体组织,为修复体预留空间,只要操作精准,对牙齿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然而,如果打磨过程中医生操作不规范,如磨除量过大、速度过快产热过高、未使用冷却措施,可能出现多种危害。过度磨除牙体组织会破坏牙釉质全层,使牙本质暴露,导致牙齿对外界冷热、酸甜刺激敏感;高速旋转的车针如果未配合水雾冷却,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牙髓,引发牙髓炎;长期冷热刺激还可能导致牙髓变性坏死。此外,不当打磨导致牙体形态改变,会破坏牙齿的咬合关系,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因此,打磨牙齿必须由专业医生严格把控适应症和操作规范,才能在实现治疗目的的同时,将对牙齿的损伤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