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具有传染性,通过蚊虫叮咬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等易感染,可通过接种疫苗和防蚊灭蚊预防。
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当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或动物后,病毒会进入体内,如果人体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就可能在体内繁殖并引发感染。例如,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如夏季,蚊虫叮咬的几率增加,乙脑的传播风险也相应升高。
其他可能的传播方式:虽然较为少见,但乙脑还可能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但这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感染乙脑病毒,但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更容易感染。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较弱。而对于生活方式方面,经常处于蚊虫密集环境中,如居住在靠近水源、植被茂盛地区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果本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感染乙脑病毒后病情可能更严重,且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对于生活在乙脑流行地区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建议接种疫苗来增强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防蚊灭蚊:在乙脑流行季节,要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同时,要及时清理积水等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其免疫力可能较低,更要注重防蚊灭蚊,因为一旦感染乙脑,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例如,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感染乙脑后,血糖控制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治疗的难度,所以更需要严格做好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