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部位皮肤受损后易受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定植,患者局部除有冻疮常见红肿疼痛外还有瘙痒加剧等真菌感染特征,可通过皮肤真菌镜检及培养诊断,日常需保持冻疮部位清洁干燥保暖,有真菌性冻疮时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真菌药物并做好基础护理尤其儿童要避免搔抓。
一、冻疮中真菌感染的常见种类
冻疮部位皮肤受损后易受真菌侵袭,常见的如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可在冻疮创面定植繁殖,此与冻疮致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相关,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为真菌侵入创造了条件。
二、真菌性冻疮的临床表现
真菌性冻疮患者局部除具冻疮常见的红肿、疼痛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瘙痒加剧、局部皮肤有白色膜状物、渗出等状况,相较单纯冻疮,局部有更明显的真菌感染特征性表现,像皮肤表面异常色泽改变及分泌物情形。
三、真菌性冻疮的诊断方法
通过皮肤真菌镜检,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若要明确具体真菌种类则需开展真菌培养,培养可鉴定出是何种真菌引发的感染,以此为针对性处理提供依据,该诊断方法可精准判断冻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四、真菌性冻疮的预防措施
日常需留意保持冻疮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寒冷季节加强保暖,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对于有冻疮易患倾向的人群,如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更易受寒冷及真菌感染影响)、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更要着重保暖和皮肤护理,降低皮肤受损及真菌感染风险。
五、真菌性冻疮的处理要点
当明确有真菌性冻疮时,可运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取合适药物。同时要持续做好冻疮的基础护理,如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等,针对儿童患者,需特别留意避免其搔抓致感染加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非药物干预优先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来处理真菌性冻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