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肠道症状不典型但全身中毒症状重,实验室检查粪便可见大量脓细胞等、血常规白细胞等增高,病情发展预后差异大,延误可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好发人群:多见于2-7岁儿童,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相比成年人更易受到痢疾杆菌的侵袭。
发病急骤:起病非常迅速,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且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表现。
临床表现特点
肠道症状不典型:多数患儿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发病开始时可能仅有轻度腹泻,大便次数不多,且大便性状可能仅为稀便,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典型的脓血便等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重: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除高热外,还可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或者出现反复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部分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很快陷入昏迷状态,这是因为痢疾杆菌释放的内毒素等致病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全身强烈的炎症反应,影响多个脏器功能。
实验室检查特点
粪便检查: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这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发病早期,即使患儿肠道症状不典型,通过粪便培养也有可能检测到痢疾杆菌。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存在感染。
病情发展特点
预后差异大: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部分患儿可较快恢复;但如果病情延误,可能迅速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各脏器功能相对脆弱,病情变化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例如,在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下,若不能及时纠正循环障碍,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如肾脏、肝脏等的灌注不足,进而出现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