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分A等菌群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易感染初期似上感后有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脑脊液等检查可诊断接种A群或AC群多糖疫苗等预防;乙脑由乙脑病毒经蚊叮咬传播夏秋季流行儿童高发起病急有高热头痛等症状血清学检测等诊断防蚊灭蚊及接种疫苗预防。
一、流脑
1.病原学: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该菌分为A、B、C等菌群,其中A群是引发全球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细菌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
3.临床表现:初期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随后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诊断方法:脑脊液检查可见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学检查(如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病原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5.预防措施:接种A群或AC群多糖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同时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且通风不佳的场所。
二、乙脑
1.病原学:由乙脑病毒引起,该病毒属黄病毒科,蚊类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后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
2.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儿童因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是乙脑的高发人群。
3.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初期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重症患者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4.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是确诊乙脑的重要依据,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
5.预防措施: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关键,可通过使用蚊帐、驱蚊剂等减少蚊虫叮咬,接种乙脑疫苗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尤其对儿童等易感人群应重点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