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治疗需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室温湿度适宜并定时协助变换体位保证休息,细菌感染依病原选适宜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流感早期可考虑用抗流感药,有缺氧表现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用祛痰药止咳祛痰,体温≥38.5℃不适先物理降温,用药高度谨慎遵医嘱且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变化并考虑特殊体质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一般治疗
1.环境调控:保持婴儿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22℃,相对湿度55%~60%,营造利于呼吸道黏膜功能维持的环境,促进痰液排出;2.休息与体位管理:保证婴儿充分休息,定时协助婴儿变换体位,如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等,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改善通气状况。
二、抗感染治疗
1.细菌感染应对:若经检查明确为细菌感染,需依据病原学结果选用适宜抗生素,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严格遵循循证依据精准用药;2.病毒感染处理:多数病毒感染具自限性,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若为流感病毒感染且符合指征,可在病程早期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三、对症治疗
1.氧疗措施:当婴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的正常范围;2.止咳祛痰处理:可使用祛痰药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如氨溴索等,但严格依照儿科用药规范操作;3.退热处理:密切监测婴儿体温,若体温≥38.5℃且婴儿有不适表现,优先运用物理降温,如松解衣物、温水擦浴等,谨慎使用退热药物,避免低龄儿童不当应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用药需高度谨慎,严格遵医嘱选择药物及确定治疗方案,杜绝使用可能损害婴儿肝肾功能等的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婴儿治疗过程中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体现人文关怀,以保障婴儿治疗安全与顺利康复,充分考虑婴儿特殊体质及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与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