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的统称包含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组成主要有草酸钙等,形成机制与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等相关,按部位分上尿路和下尿路结石,按成分分草酸钙等结石,上尿路表现为肾区疼痛伴血尿等,下尿路有膀胱刺激征等症状,高危因素为多见于特定年龄段、男性多发、生活方式饮水少等及有相关病史,儿童尿路结石少见多与先天等相关,老年人尿路结石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有关。
一、定义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的统称,涵盖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症。
二、组成与形成机制
(一)组成
主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胱氨酸等。
(二)形成机制
与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致析出结晶、尿液基质物质增多促进结晶聚集等因素相关,例如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排泄量增加,尿pH值改变影响结石成分溶解等。
三、分类
(一)按部位分类
1.上尿路结石:包含肾、输尿管结石;
2.下尿路结石:涵盖膀胱、尿道结石。
(二)按成分分类
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
四、临床表现
(一)上尿路结石
肾区常出现疼痛伴血尿,输尿管结石可引发肾绞痛、血尿,结石向下尿路移动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痛等表现。
(二)下尿路结石
主要有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
五、高危因素
(一)年龄
多见于20-50岁人群。
(二)性别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三)生活方式
饮水少、高动物蛋白及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可增加发病风险。
(四)病史
存在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等病史者易患尿路结石。
六、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尿路结石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尿路异常、代谢性疾病等相关,需排查基础疾病。
(二)老年人
尿路结石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有关,需关注排尿情况及基础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