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主因是细菌感染,女性因尿道短直及性生活活跃更易发病,免疫力下降时易感染,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也可致,膀胱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如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结石肿瘤等易引发,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全身性疾病增加概率,长期饮水过少、憋尿、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
一、细菌感染为主因
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约占膀胱炎病原菌的80%左右。细菌可通过尿道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女性因尿道短而直,相比男性更易发生,尤其性生活活跃期女性,性生活过程中可能将尿道周围细菌挤入膀胱,增加患病风险;此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等,细菌更易侵入膀胱引发感染。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
除细菌外,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导致膀胱炎。例如免疫力极度低下人群,真菌感染引发膀胱炎的几率相对增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可能通过性传播等途径累及膀胱,引起炎症反应。
三、膀胱黏膜防御机制受损
当膀胱黏膜存在损伤时,易引发膀胱炎。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常见诱因,导尿管会破坏膀胱黏膜的正常屏障,使细菌更容易定植和感染;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病变也可能损伤膀胱黏膜,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四、全身性因素影响
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增加膀胱炎发生概率。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抵抗力往往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膀胱炎;患有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时,会影响尿液正常排出,造成尿液潴留,为细菌滋生提供环境,进而诱发膀胱炎。
五、不良生活方式作用
长期饮水过少会使尿液中细菌浓度升高,且尿液冲刷尿道的作用减弱,增加细菌在尿道及膀胱内停留滋生机会;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黏膜缺血,防御能力下降,易引发膀胱炎;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