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会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有动物源性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或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接触被污染物品感染)、虫媒传播(革螨、恙螨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物品、在流行地区做好个人防护来降低感染风险。
动物源性传播
鼠类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污染环境后,病毒可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人;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被鼠类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例如,在农村地区,若房屋内有鼠类活动,其排泄物污染了家居环境,人在打扫时就可能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活动范围相对局限且防护意识较弱,若在有鼠类出没的环境中,更容易因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而对于长期从事野外作业、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虫媒传播:革螨、恙螨等节肢动物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出血热病毒。革螨通常寄生在鼠类等动物体表,当叮咬人时,可将携带的病毒传播给人;恙螨也可通过叮咬人体将病毒传入。这种传播方式在一些鼠类密度高且有特定节肢动物生存的地区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此类环境中暴露时均有感染风险,但儿童可能因户外活动时更易被节肢动物叮咬而需特别防护。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母婴垂直传播。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对胎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孕妇在孕期若处于出血热病毒流行地区或有相关接触史,需特别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进行相关监测。
出血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出血热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减少鼠类等动物的滋生;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在出血热流行地区,要特别做好个人防护,如避免被节肢动物叮咬等,以降低感染出血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