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临终时患者难受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紫绀、精神状态改变等,受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等医疗方式缓解,需专业医护操作并兼顾不同人群特点及人文关怀
影响难受程度的相关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呼吸衰竭程度越重,如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提示PaO<60mmHg,PaCO>50mmHg),患者难受的程度往往越明显。因为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更严重,对各器官系统的影响更显著。
基础健康状况:若患者本身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等,在呼吸衰竭临终时,多种疾病相互影响,会加重难受程度。例如,合并严重心脏病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情况,使患者难受加剧。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呼吸衰竭临终时可能难受程度更重,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能力更差。而儿童患者呼吸衰竭临终时,由于其呼吸系统和机体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也会有特殊的难受表现,如呼吸频率更快、挣扎感更明显等,这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代偿储备能力弱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衰竭临终时难受可能更突出,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和肺部功能,加重肺部病变,在呼吸衰竭发生时,原本受损的肺部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更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使患者更难受。
缓解临终呼吸衰竭患者难受的相关措施(基于医疗原则)
目前主要是通过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等方式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难受。例如,可采用机械通气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增加通气量,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这些措施需要在专业医疗环境下由医护人员操作实施。对于不同人群,如老年患者要注意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耐受性和并发症预防;儿童患者则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和参数等,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难受感,同时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给予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