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由汉坦病毒等引起,不同类型最初症状有差异但有共同特点,包括发热相关症状(多数患者发热,体温39-40℃左右,持续3-7天,部分发热前畏寒,伴全身酸痛、乏力等“三痛”)、消化道相关症状(最初食欲减退,后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毛细血管损伤相关症状(发病早期颜面、颈部、上胸部等有“三红”充血表现),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需重视疑似症状并及时就医诊断
发热相关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迅速升高,一般为39~40℃左右,发热多为持续性,热程通常为3~7天。部分患者发热前可能有畏寒表现。例如在一些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中,发热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体温上升较为急剧。
全身中毒症状:患者可伴有全身酸痛,以头痛、腰痛、眼眶痛较为突出,被称为“三痛”。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全身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等病理变化,导致全身中毒反应。同时还可能有乏力等表现,患者会感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消化道相关症状
胃肠道症状:最初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随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一般为稀水样便,次数不等。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发热初期常可出现这些胃肠道不适,是由于病毒感染影响胃肠道功能所致。
毛细血管损伤相关症状
充血表现:发病早期患者颜面、颈部、上胸部等部位可出现明显充血,呈现出“三红”表现,即颜面潮红、颈部潮红、胸部潮红,类似酒醉貌。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等成分渗出到血管外引起局部充血表现。
不同人群患出血热时最初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在发热、全身症状等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需要密切观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最初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所掩盖,需更加细致地进行排查。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出血热最初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应重视发热、全身不适等相关表现,一旦出现疑似出血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