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红斑、水疱、皮肤苍白、青紫、疼痛、感觉异常和坏死等,根据轻重程度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预防和处理冻伤的措施包括注意保暖、穿着适当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保持身体水分充足等。
1.一度冻伤:
损伤:为表皮层冻伤。
症状: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
2.二度冻伤:
损伤:为真皮浅层冻伤。
症状: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红肿更明显,水疱更大,疱壁薄,疱液为血性,自觉疼痛剧烈,对冷、热、针刺不敏感。若无感染等并发症,2周左右可愈,愈后不留瘢痕,但有色素沉着。
3.三度冻伤:
损伤:为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冻伤。
症状:包括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消失,皮肤呈紫蓝色,局部肿张,后期可能形成水疱,疱内为血性液,疱破后可形成溃疡,愈后遗留瘢痕,可有长期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4.四度冻伤:
损伤: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
症状:伤部感觉消失,复温后可形成湿性坏疽,若再不处理可能会继发感染,形成干性坏疽。
冻伤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身体血液循环不良等。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处理冻伤的建议:
1.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
穿着适当的衣物,包括保暖的帽子、手套、围巾等。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定期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脱水。
2.处理措施:
尽快脱离寒冷环境,将受冻部位放入温水中复温,水温不宜过高,一般在38℃~42℃之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30分钟之间。
复温后,轻轻擦干受冻部位,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
如果冻伤部位出现水疱,不要自行刺破,以免感染。
如果冻伤严重,出现皮肤坏死、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冻伤,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的冻伤,应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进一步加重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