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物咬伤抓伤后要立即冲洗伤口并消毒,需按程序接种疫苗,严重咬伤等情况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还需关注咬人的动物10天内健康状况,若动物出现狂犬病相关症状被咬者要进一步处理。
一、伤口处理
1.立即冲洗伤口: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肥皂水等清洁剂可破坏狂犬病病毒,流动清水能冲掉大部分病毒。
2.消毒伤口:彻底冲洗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涂擦伤口。
二、疫苗接种
1.接种程序:一般情况下,共需接种5针,分别于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对于严重咬伤者,如头、面、颈、手或多部位三处以上咬伤等,除按上述程序接种疫苗外,还应在接种疫苗前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2.适用人群:所有被疑似或确诊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的人,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如何,都应及时接种疫苗。儿童在接种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接种过程安全。
三、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1.注射情况:只有被严重咬伤等情况才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头、面、颈、手或多部位三处以上咬伤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在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时要更加谨慎,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进行,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因为儿童的身体耐受性与成人有所不同,要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安全。对于有过敏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要提前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以及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案。
四、暴露后观察
1.观察对象:被咬伤动物的健康状况也需关注,如果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保持健康,那么被咬者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对动物行为的判断能力较弱,更需要密切关注咬人的动物的后续健康情况。
2.观察内容:主要观察咬人的动物是否出现狂犬病相关症状,如狂躁、流涎、怕水等。如果动物出现上述症状,被咬者需按照狂犬病暴露后的严重情况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