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常见诱因包括皮肤黏膜损伤方面的年龄因素(儿童皮肤娇嫩、老年人皮肤老化易破损)、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体力劳动者易擦伤、有足癣等皮肤疾病者易因皮肤破损感染)、病史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免疫功能受影响、曾有皮肤感染病史者易再感染),且细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裂隙如足部趾间裂隙、小腿擦伤、鼻腔破损等侵入淋巴管网引发炎症导致丹毒。
皮肤黏膜损伤方面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儿童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微小擦伤等情况,如尿布区域的轻微损伤;老年人皮肤老化,弹性下降、保湿能力减弱,也更易出现皮肤破损,从而增加感染链球菌的风险。例如,有研究发现儿童丹毒患者中,部分是因为尿布更换不及时,导致会阴部皮肤长期受刺激出现微小破损,进而引发丹毒。
生活方式相关: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皮肤与外界接触频繁,更容易出现皮肤擦伤等情况。比如建筑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手部等部位经常与粗糙物体摩擦,易产生微小伤口,为链球菌入侵提供了途径。另外,有足癣等皮肤疾病的人群,由于真菌破坏了皮肤屏障,加上搔抓等行为造成皮肤破损,链球菌容易趁虚而入引发丹毒,尤其是足部的丹毒较为常见,因为足部容易受到真菌侵犯且行走等活动多导致皮肤损伤机会增加。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抵抗力下降,皮肤一旦有微小损伤,链球菌就更易感染引发丹毒。还有曾有皮肤感染病史,如脓疱疮等未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皮肤局部的炎症状态及组织损伤基础,使得链球菌再次感染引发丹毒的可能性增大。
细菌入侵途径:细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裂隙侵入,像足部的趾间裂隙、小腿皮肤的擦伤、鼻腔黏膜的破损等都是常见的入侵部位。当这些部位存在微小损伤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就会侵入皮肤的淋巴管网,引起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从而导致丹毒的发生。例如,鼻腔有轻微破损时,链球菌可通过鼻黏膜侵入,引发面部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