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症状具有传染性,患者(潜伏期至发病后5-7天血液含病毒具传染性)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无显著差异,儿童感染重症风险相对高,生活在流行区等人群感染风险高,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需特殊关注及相应处理。
一、传染源相关情况
患者:在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至发病后的5-7天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登革病毒,具有传染性。此时患者的血液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了患病的人后,病毒会在蚊虫体内繁殖,然后再叮咬其他人时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隐性感染者: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体内携带病毒,也具有传染性,同样可通过蚊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二、传播途径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不同年龄人群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并无显著差异,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若感染登革病毒,出现重症的风险相对可能更高一些。对于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生活中容易接触到伊蚊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居住环境周围有较多积水容易滋生伊蚊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防范蚊虫叮咬,以降低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登革热后,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头痛、肌肉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蚊虫滋生,避免儿童被蚊虫叮咬。
老年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登革热后更易发展为重症。所以老年人若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如发热持续不退、伴有出血倾向等,应尽快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孕妇:孕妇感染登革热可能会对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孕妇若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妇身份,以便医生采取合适的诊疗措施,同时要做好隔离防护,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