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不会通过性传播,其常见感染途径有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寒战、高热等,怀疑败血症需及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菌并选用合适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败血症的常见感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如皮肤外伤、烧伤、手术切口等,细菌可直接侵入血流。对于儿童来说,皮肤较为娇嫩,若有皮肤破损且未及时清洁护理,更易增加细菌入侵风险;成年人若生活中不注意保护皮肤,也可能因皮肤损伤引发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特点不同,儿童皮肤薄嫩,成年人皮肤可能因长期劳作等出现磨损等情况,都可能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呼吸道感染:细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流,比如肺炎患者,病原体可能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败血症。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呼吸系统功能有差异,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衰退,在呼吸道感染时更易发展为败血症。
消化道感染:如肠道细菌经肠道黏膜入血,常见于肠道感染、腹膜炎等情况。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胃溃疡、肠炎等疾病时,肠道屏障功能可能受损,细菌更易侵入血液。不同年龄人群消化道功能不同,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衰退,在消化道出现问题时,发生败血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由尿道上行至膀胱、肾脏等,再入血引起败血症,如肾盂肾炎等。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不同年龄人群泌尿系统特点不同,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而老年人泌尿系统功能衰退,也更易出现泌尿系统相关的感染并发症。
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旦怀疑败血症,需及时进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并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要积极处理原发病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