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重度烧伤指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的严重烧伤,常见病因有热液烫伤、火焰烧伤、接触高温物体、化学烧伤、电烧伤,家长需加强家居安全管理,小儿烧伤后要立即急救并送医
热液烫伤:小儿好奇心强且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热水、热汤等热液而发生烫伤。例如,小儿在厨房附近玩耍时碰到放置的热水壶导致烫伤,或者在浴室中被过热的洗澡水烫伤等。由于小儿皮肤较为娇嫩,相同温度的热液作用于小儿皮肤时,造成损伤的程度往往更严重,容易迅速发展为特重度烧伤。
火焰烧伤:小儿在户外玩耍时接触到明火,如靠近燃烧的火堆、烟花等易引发火焰烧伤。另外,家中电器故障、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小儿处于火焰环境中而被烧伤。小儿在火焰烧伤时,可能因为惊慌失措而不能及时有效躲避,使得烧伤范围较广且深度较深,容易发展为特重度烧伤。
接触高温物体:小儿可能接触到高温的金属制品、暖气片等物体。比如小儿在冬季靠近过热的暖气片,或者触摸温度很高的金属玩具等,由于小儿皮肤与高温物体接触时间稍长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烧伤,进而发展为特重度烧伤。
化学烧伤:小儿误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也可导致烧伤。例如小儿误将家中的强酸清洁剂当作饮料等情况,化学物质会迅速对小儿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很容易发展为特重度烧伤。小儿对化学物质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旦接触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电烧伤:小儿接触到电器设备,如破损的电线、通电的插座等,可能发生电烧伤。电流通过小儿身体时,会造成组织的损伤,其损伤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容易引发特重度烧伤情况。小儿相对更容易接触到一些低龄儿童专用电器设备周围的危险区域,增加了电烧伤的风险。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群体,家长应加强对家居环境的安全管理,将热水、热汤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小儿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小儿接触明火、化学物品等;对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小儿生活环境的安全,以降低小儿发生特重度烧伤的风险。同时,一旦小儿发生烧伤情况,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送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