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肠炎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引发属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易致病,免疫力因素中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易受侵袭,药物因素中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可致菌群失衡引发白色念珠菌增殖,口腔表现为黏膜白色凝乳状斑膜不易擦去等,肠道表现为腹泻腹痛等,可通过口腔检查及实验室镜检或培养诊断,主要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滥用抗生素,老年人要注重口腔卫生及用药谨慎,孕妇需注意卫生感染后遵医嘱规范用药。
一、定义与病原体
真菌肠炎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肠道及口腔黏膜病变,常见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该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易致病。
二、病因分析
1.免疫力因素:婴幼儿、老年人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者,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受白色念珠菌侵袭引发感染。
2.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而致病。
三、临床表现
口腔鹅口疮: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膜,形似奶块,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伴有疼痛,影响进食。
肠道真菌肠炎:表现为腹泻(大便可呈稀水样、糊状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观察口腔黏膜白色斑膜特征,初步判断是否为鹅口疮。
2.实验室检查:取口腔斑膜或粪便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或真菌培养呈阳性,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使用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发挥作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应注意口腔清洁,如进食后用清水漱口,避免滥用抗生素,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口腔及大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衰退,需注重保持口腔卫生,定期体检监测菌群状态,用药时谨慎选择可能影响菌群的药物,出现肠道或口腔不适时及时排查真菌感染。
孕妇:孕期需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白色念珠菌感染,若发生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