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肌炎发烧需先明确原因,可通过检查区分是病情活动还是合并感染,非药物降温可调整环境、增减衣物、多饮水,体温超38.5℃且不适要考虑处理并遵儿科用药规范,还需关注低龄儿童特殊生理特点及营养等情况,及时观察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
一、明确发烧原因
儿童皮肌炎发烧可能是疾病本身活动引起,也可能是合并了感染等其他情况。需结合患儿整体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比如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查,以及病原学相关检查等,以明确发烧是皮肌炎病情活动所致还是合并了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50%~60%,让患儿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有助于散热。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患儿体温情况适当增减衣物,若体温不是很高,可少穿些衣物,利于散热;但如果体温在上升期伴有寒战,则要适当增添衣物。
多饮水:鼓励患儿多饮水,通过增加排尿来带走一部分热量,同时也可防止因发烧导致脱水,儿童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少量多次喂水。
三、体温较高时的处理
当儿童皮肌炎患儿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表现时,可考虑使用物理降温联合及时就医评估等方式。但要特别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退热药物,不过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相关规范,且要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患儿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及时将患儿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比如若是皮肌炎病情活动导致的发烧,可能需要调整皮肌炎的治疗方案;若是合并感染,则需要根据感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皮肌炎发烧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所以更要密切观察其体温及精神等状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抵抗力等,在护理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额外的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