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有可能发烧,其机制是中暑时尤其是热射病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使体温升高,不同中暑类型中热痉挛、热衰竭一般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热射病体温明显升高,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中暑发烧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中暑发烧的机制
人体正常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在中暑情况下,尤其是热射病时,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热量蓄积,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从而出现体温升高。例如,当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肌肉活动等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就会使体温急剧上升,可高达40℃以上。
二、不同中暑类型与发烧的关系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导致血钠过低引起的肌肉痉挛,一般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热衰竭:多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体温通常轻度升高或正常。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且通风差的环境下,长时间体力劳动或运动后发病,体温可达40℃-42℃,且可伴有皮肤灼热、无汗等表现;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体温也会明显升高。
三、特殊人群中暑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中暑时更容易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而且儿童中暑发烧可能进展较快。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周围环境通风降温,可通过湿毛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但要避免过度降温等情况,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中暑后发烧可能引发惊厥等更严重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中暑后发烧时,其机体对体温升高的耐受能力较差,而且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处理老年人中暑发烧时,物理降温要温和,避免快速降温对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中暑后的病情变化可能较为复杂。
有基础疾病人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中暑发烧时,发烧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而且在治疗中暑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措施可能需要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因降温过度等情况导致基础疾病病情波动,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和处理。